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献礼155周年校庆,从2021年7月22日起开设《思想先声》主题栏目,以朗朗之声,颂革命经典,悟思想真谛,发时代强音。
今天推出第22期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同志的《赤潮曲》。
朗读者

王凯虎
预备党员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
19工业机器人技术三班
《赤潮曲》
作者:瞿秋白
赤潮澎湃,
晓霞飞动,
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
远东古国
四万万同胞,
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
猛攻,猛攻,
捶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丛!
奋勇,奋勇,
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
何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从今后,福音遍天下,
文明只待共产大同。
看!
光华万丈涌。
每一首诗歌都有它的故事,而这首红色诗歌里的故事,便要从1917年说起,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的瞿秋白开始投身革命洪流。在五四运动之后,他以记者的身份奔赴苏俄实地采访,亲身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的蓬勃伟力。。
赤潮,便是那苏维埃革命的红色浪潮。晓霞则是生机勃勃的革命事业。紫赤光焰,愈转愈明,神明的太阳,有赤色的晓霞为之心声,不久不久,光现宇宙,满于万壑。诗中所写的一切,仿佛都溶在一片红光之中,雄浑伟美。这也体现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使得瞿秋白以涵括的胸襟和高瞻远瞩的目光,概括了整个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描绘出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赤潮曲》内容深刻而博大,它把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根植于心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毛泽东曾高度赞扬瞿秋白:他在革命困难的岁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也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一个本可以成为文化巨匠的文弱书生,却因为信仰,笑对死亡。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被押至长江中山公署,然后信步至凉亭,他自斟自饮,谈笑自若地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到达罗汉岭后,他盘膝而坐,说:“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面临敌人屠刀时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百年后,必将迎着春日朝阳。泱泱华夏,如月之恒;浩浩中华,如星之灿。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青少年的我们定会响以莺歌,报以乾乾,读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将精神传承延续。
本期编排:黄晋京 本期审核:邓上清 本期终审:马锦辉
